返回

明月清风剑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103章 机炮逞能5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,何必这样吞吞吐吐的。”刘伯温见二人应允,就到灯前坐下,整顿了一下衣衫说道:“对于当前形势的发展,不知二位兄长有何看法。”

    周颠和尚眯起眼睛想了一下道:“按当前形势的发展,看来比我们想像的要快些。现在陈友谅已死,朱元璋少了一个强有力的劲敌,灭汉只不过是个时间问题,最多在一年之内就可实现。因为武昌政权财力、物力、人力已经空虚,只要大兵西指,讨伐西汉就势如破竹,一举而定。”

    刘伯温说道:“我完全同意用大师的看法。我认为打败了陈友谅,实际上统一大业就完成了六成。这次鄱阳湖之战,我们的财力、物力、人力扩大了一倍,在明年之内便可以统一西部两湖的河山。至于回过头来对付东部张士诚也不过是一两年之事。那时中国南部即可收入囊中。余下来的是扫北,也不过是摧枯拉朽的事,余下来西北、西南、东南和南方那不过是打扫边疆而已,就不必细说了。简单地说,我应二位师兄之邀,出山辅佐朱元璋,完成统一和复兴大业就告一段落。二位知道很多事进者容易退者难,全身而退比全身而进要难得多。你们听说过张子房和范蠡之事吗?”

    周颠和尚说道:“你是说你退路之事吗?现在你的事业才刚开始,就谈退隐之事,是不是有点过早了些?”

    刘伯温摇摇头说道:“很多事应该是未雨绸缪比临渴掘井要好得多。”

    张中道人捋了一下胡子说道:“嗯,有些事是应该提早考虑才是,免得事到临头,措手不及。”

    刘伯温继续说:“你们二位也深知‘高鸟尽,良弓藏,狐兔死,走狗烹’的道理。李白在行路难中也说道:‘吾观自古贤达人,功成不退皆殒身,子胥既弃吴江上,屈原终投湘水滨……’。”

    铁冠道人接着朗诵:“陆机雄才岂自保,李斯税驾苦不早,……好,功成身退,明哲保身,这也是很重要的事。这件事由我们包了。你出山,我们因受洪法大师之托,才拖你下水。收场自然我们要助你一臂之力。好,你说说你具体的想法。”

    刘伯温道:“从古到今的帝王在建国之后,都有‘清君侧’之举,所谓‘清君侧’就是清理国君身边的‘坏人’为借口,大肆杀戮功臣,或认为对皇上地位有威胁的人,从而达到稳定和巩固他的统治的目的,从刘邦、勾践、赵匡胤他们都是这样干的。历史的经验不能忘记。我想问一问你们,通过这么长的时间观察了解,你们对他的看法如何?”

    “……”

    周颠和张中相互看了一阵都没有说话。

    刘伯温说道:“你们不用怕,有什么明说,不要有顾虑。这里只有三张嘴,六只耳朵。我们说的话说了就丢。再说,二位是出家人,谁也不会对你们怎么样。”

    周颠和尚对张中说道:“牛鼻子,相面是你的专长,你就对伯温实说了吧!不要有保留。”

    张中说道:“我看此人心腹偏小,气量狭窄,不能容纳比他强的人。此人狼视鹰顾,只可共患难,不可共安乐,记人小过,忘人大德,城府很深,此人脾气乖张,性情凶残,在有求于人时,有些本质的东西会掩盖起来。在不求于人时就会大暴露,此人性情多疑,他不会相信任何人。他嫉妒之心特别强,不会长久容纳比他强的人。伯温及早防范,早作归隐准备是对的,你归隐后可以上我北雁荡山来,我和周老颠的距离不足三百里,我北雁荡山山川秀丽,是一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。你不是喜欢道教吗?只要你来,我给一个道观让你住。”

    刘伯温听了说道:“我先谢道兄了,但愿我有这个好福气。”

    周颠和尚也说道:“老杂毛也说得很透彻了,我只补充一点,据我的估计:百官之中他最不放心的人就是你刘伯温。所以在定国之后你要及早抽身才是,你不要搞得俗务缠身,到时想走走不了,那时神仙也救不了你。你是一个聪明的人,到时你找一个脱身之计应该是不难的。这事现在走早了些,你临走时提前半年到一年通知我们,我们会来接应你的。”

    刘伯温听了,点点头说道:“刘邦得天下之后,首先是肖樊囚絷、韩彭俎醢,周魏见辜,只有子房一人,抽身及时,才能全身而退,作赤松子游。我能像子房一样,那是梦寐以求的事,到时随两位师兄一起修炼,寄情于山水之间,游遍天下名川大山,岂不快哉。”

    张中道:“总之,这事要做得天衣无缝,不要拖泥带水。”

    周颠和尚说道:“到时再说,是我们二人把你拖到红尘里来的,难道我们就丢下你不管?不过这个瞒天过海、金蝉脱壳的戏可是不好唱的。”

    “有两位大师协助,再难也能渡过去的。”刘伯温说完,三人都大笑起来。

    第三天继续在三叠泉瀑布、东林寺、星子温泉游玩。下山以后又在江州的能仁寺,镇江楼、烟水亭游玩了一天,然后一行人一路东下回应天。

    回到应天,朱元璋要封赏周、张二位僧道,他们坚持不受。又赏赐凌、魏二人,并要付清购买机炮及其他军火钱。凌、魏二人说所有军火钱三百两黄金已由军师一次付清,朱元璋要还

第103章 机炮逞能5(2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